粮食产量连续八年超一点三万亿斤——从丰收答卷看端牢饭碗底气与实力******
冬至时节,寒风瑟瑟。尽管皖北平原温度已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安徽省涡阳县宋来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来宝却并不担心庄稼地里的麦苗。“目前田里的麦苗80%以上是壮苗,抗冻性强。”
宋来宝告诉记者,2022年他种植了约3000亩小麦,苗情长势好得益于前期科学种植,“播种期里,我对农田进行了两次机器镇压,土壤上实下松,保温性更好,确保麦苗能够安全越冬。”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我国有力克服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彰显了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与实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去年底召开的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抓好粮食生产,明确要求“稳定粮食面积”。
今年,中央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先后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400亿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强化耕地用途管制,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
耕地保护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今年以来各地加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农业高质高效奠定基础。到2022年底,我国高标准农田将累计建成10亿亩。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马坨店村,老书记刘兆云望着阡陌纵横、路畅渠通的农田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实施方格布局、完善田间灌排设施、整修农田道路等工程措施,达到地平整、土肥沃、水畅流、路相通的标准,极大提高了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现在1个小时就能浇完一亩地,不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了效益,还解放了劳动力,粮食产量和亩效益也大大提高。”刘兆云说。
向良田要粮,也要向科技要粮。从智能农机、植保无人机等新装备的推广,到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的运用,依靠农业科技不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成为粮食连年丰收的关键密码。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小麦越冬保障上,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因地因苗科学管理,针对弱苗,在温度适宜时将增施叶面肥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宋来宝说。
在北大荒集团,无人种田、无人收割等智慧生产方式已大量应用,5G、北斗导航、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服务团队的加盟,形成了各方支撑粮食生产的合力。当前,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我国整体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突破61%,农业科技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着眼未来,我国稳定粮食生产仍然面临一些风险挑战,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抓紧抓牢粮食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要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必须要不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确保三大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粮食产能要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说。(记者汪子旭 水金辰)
2022年台湾多地房市衰退 业者:买方多在观望******
中新社台北1月3日电 台湾六座主要城市(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陆续公布的房屋交易量显示,2022年除台中保持增长外,其他五市均出现衰退。有业者表示,因楼价趋高,各城市有意买房者多处于观望阶段。
综合中央社、《经济日报》、中时新闻网等台媒近日报道,根据地政部门信息,六市全年房屋交易量合计约24.4万栋(同比减少8.8%),虽是近十年来第四高,但已回落至2019年水平。房产信息网站“好房网”称,台湾去年的房市在年初延续了2021年的热势,但下半年受银行升息、政策“打房”等因素影响,交易量大缩。
六座城市中,台北2.9万栋、新北6万栋、桃园4.4万栋、台中5.1万栋、台南2.3万栋、高雄3.7万栋。除台中较2021年增长外,其他五市皆表现为衰退,高雄市年减17.3%为最多。
回顾该六市近10年房市表现,高点在2013年、交易量达29.2万栋,当年新北市突破8万栋,是六市10年来唯一“破8”的纪录。房市在2014年出现回头,一路下滑到2016年进入谷底,当年六市交易量仅18.2万栋。2017年房市上涨,之后虽遇疫情,交易量仍持续攀升,2021年是过去10年的第二波高峰。但到2022年,台湾房市又出现反转。
台湾住商不动产企划研究室资深经理徐佳馨受访时说,房市高涨至2022年,之后受利率飙升、国际局势等影响,台湾的买方观望意味趋浓,交易量为四年来首度下滑。对于2023年,联合新闻网分析称,房市已进入传统旺季却“旺季不旺”,依然处于冷静期。(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